針對職業學校組織學生實習教學效果問題,通過對學習主體的行為心理分析,總結實習過程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了決定實習效果的四個關鍵環節,并對如何抓好實習的關鍵環節,為社會培養切實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進行了闡述。
實習通常是一種以學校教師為中心的,在一定期限內在企業生產廠家進行的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通過指導教師帶隊,企業參與指導,學生按照實習大綱參與生產和服務工作,并按要求完成實習報告,實習結束以后回?偨Y的學習實踐過程。實習組織得好,學生能在實習中將理論得以深化、技能得以提升;組織不好,則會影響學生對于專業和工作的態度,繼而會影響學生的個人專業成長。而由于企業要為學生安排指導的人員和提供必要的條件,客觀上給企業帶來額外的工作,給實習工作帶來困難,可以說無論在職業教育的層面上,還是在高等教育的層面上,學生參與生產實踐的教學體制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1]。
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建立良好的校企關系,使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教學環節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實習中有更大的收獲,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好實習的機會,更快地融入實習環境,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實習效果,從學校學生順利地過渡為企業員工,這是職業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從2003年開始至今,連續四年組織學生實習的經驗和經歷告訴筆者,實習基地的建立與鞏固、校企互利互惠關系的確立,在于企業更在于我們實習教學的組織:調整好學生的心態比與企業處關系更重要;注重學生實習心態比注重布置學習任務更重要;抓好實習關鍵環節比忙于查崗更有效。帶出一個朝氣蓬勃、遵守紀律、勤奮好學、嚴肅認真、有所作為的學生隊伍是實習工作順利開展的希望所在。
一、實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實習工作中,存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通常表現為:
1、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與企業的育人目標的差異性[2]
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是以教育目的為指導的德育教育、智力教育、技能教育,
最終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企業育人的目標是按企業發展對崗位所缺的人的技能需求來確定的, 主要體現在對人的技能培養上,
最終是為企業發展的崗位所需。許多的工作,在崗位上學習比在學校學習來得更加直接、更加奏效。但是,企業的工作崗位不能辦成學校,工作崗位不可能是教學的場所。在這一點上,學校和企業之間存在著客觀上的矛盾與差異。這種差異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學校很難在缺乏企業支持的前提下培育出讓企業滿意的學生,企業也很難義務地為學校承擔教育的任務。
2、實習管理老師在實習現場工作時間的有限性
學生離開學校分散到各個企業去實習,
增加了教師對學生管理的工作難度。盡管教師整天奔走于各個實習點,但是依然改變不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時間被離散、教師一天的工作時間大部分被路途所占用的事實。因此,需要企業擔負起對學生的管理就成為必然的要求?墒窃S多的企業把實習學生看作是一種負擔,而教師不能守在學生身邊時,學生的松散、放任等方面就被強化,學生的懶散更加劇了校企工作目標上的差異和矛盾,影響實習的效果也影響實習的后續工作。
3、學生在實習單位從事具體崗位工作心態的浮躁性
能夠稱得上克盡職守地堅持好實習的學生不占多數,許多學生也知道實習對于自己未來的工作重要,但實習的幾天新鮮感一過,紀律就松散下來。特別是當企業對學生的重視不夠,對學生比較放任,甚至是把學生作為負擔的情況下,學生就“坐”不住了。遲到早退、外出不請假,上網和看電影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還有許多學生是由于與企業的工人師傅溝通有困難而失去實習的興趣。實習中不知要學什么,不知是為什么,也不懂該怎么做,造成實習心態壓抑,離崗的情況增多,在心理上看不起具體的工作,不向實習投入精力,心態浮躁,學習效果欠佳。
二、影響學生實習效果的不良心態分析
影響學生實習效果的表現是企業不用心、教師跟不上、學生愛放任。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沒有利用好學校和教師為他們爭取創造來的實習機會,而學生不重視實習機會的根源又在于學生可能存在的影響實習的事實不良心態。
教師不能保證學生在實習崗位都有一個在學校一樣的歸屬心態,因為教師不可能奢求崗位上的工人師傅能像教師一樣,把培養學生當成自己的工作去完成。而正是由于學生的心態的變化,他們不能把崗位看作是自己的學校,而總是以一個外人的眼光看待實習崗位,以外人的心態對待企業中的事務,這是影響實習效果的根源[3]。
1、不平心理
這種心理主要存在于學生的校外專業實習或畢業實習過程中。學生初到實習單位沒有絲毫的工作經驗,實習單位往往給實習學生安排最基礎或者最基層的工作,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經歷了激烈的中、高考競爭,他們在學校里品學兼優,自我認識存在一種精英意識和優越感,在實習前對實習往往抱有比較高的期待,面對具體的重復性工作,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對工作就失去興趣,所以對于實習也就不積極、對工作也不熱心。
2、攀比心理
學生集體實習的過程中,由于分工的不同,學生來到不同的崗位,面臨不同工作的差異性,實習學生極容易出現攀比心理。沒有對比時,學生可以吃苦耐勞,而有了同學之間的對比,則怕吃虧、怕多干工作,怕臟怕累。事實上,這種心態對于學生的未來非常不利。如果每一個實習學生都從這樣的角度看待事物,將來到了工作崗位就會失去同事的信任、領導的培養,失去個人更多的發展機會。
3、安逸心理
有些學生在實習工作中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眼高手低,面對艱苦的實習條件和環境不是迎難而上,而是知難而退,把實習的過程作為休息和玩樂的時間。這種心態最容易被工人師傅看不上,也最容易失去學校在企業所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
這些不良的心態需要學校和老師及時地引導和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如果在實習中,能夠培養起學生的責任心,也許比熟練某一個崗位技能對于他的職業發展更加重要。
三、抓好決定實習效果的四個關鍵環節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在學生實習期間,盡管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但只要抓好實習工作關鍵環節,依然可以提高實習效果。
1、進場之前找問題
實習前,要動員學生端正實習態度,把實習與自身培養、校企關系、做人方式等方面結合起來,端正學生的態度,嚴肅實習的紀律,首先解決心理問題,為實習做好心理準備。
要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克服學生實習的隨意性。通過業務比賽,考核學生實習成果,也鼓勵學生練就崗位技能。以物業管理專業為例,只有帶著問題到企業中去尋找答案,才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物業管理實質的理解,才能實現實習的最終目的。
2、實習過程講信譽
實習是校方和企業齊抓共管的合作過程,也是建立信譽的過程。在諸多實習單位中,有的單位與學校有多次合作,有的則是初次合作。而不同實習單位對于學生要求肯定不一致。因此在學生實習前,了解學生實習崗位職責和要求,同時將校方的實習目的和預設目標跟實習單位達成共識,并跟實習學生講清楚。這樣做,知己知彼,校方和用人單位勁往一處使,方可提高實習的效果。
信譽是校企合作不可缺少的方面,也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一個命題。學校的信譽建立在每一個學生的信譽基礎之上。學生的信譽是學生的未來,也是學校發展的未來。當學校的實習信譽工作做好了,企業就會在實習中增加成就感、認同感,學?梢栽诮窈蟮墓ぷ髦械玫狡髽I的支持,可以更加順利地開展實習工作。
3、實習管理講方法
實習前,大多數學生的期望值很高,不少學生認為在課堂內體現不出自己的能力所在,希望可以在實習中脫胎換骨,往往一開始時都會有很好的表現。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小毛病會陸陸續續地流露出來,在多年組織實習的基礎上,我們發現實習管理的難度一般會在實習開始一周后驟然增大,此時的實習管理老師有點像救火員,如果不及時跟用人單位聯系溝通,小事會變成大事,輕則被用人單位警告辭退,重則影響到雙方的合作關系。為此,實習期間對學生的管理不容忽視。首先學校要以制度明確對實習學生的管理要求;其次以量化標準去評價實習管理,找出可行的實習管理方式,如定期和不定期的通電話、發郵件和現場巡點;再次保持與用人單位的密切聯系,防患于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讓用人單位感受到校方對學生實習的重視,讓用人單位逐漸養成實習學生有問題主管馬上找相關班主任的習慣。就筆者跟進的幾宗學生實習問題來看,班主任如能與主管保持好良好的溝通,及時清除彼此間因對學生現狀和情況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誤會,實習管理會駕輕就熟。
4、實習總結要嚴格
在學生實習結束后,相關負責教師組織好學生的實習總結。所謂總結嚴格,就是為實習過程的嚴肅認真提供機制上的保證。一方面,嚴格要求學生的總結報告和實習答辯,另一方面,可以用圖片、個人談感受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展示實習成果,激發學生的成就心理。通過有組織的匯報交流總結,讓學生分享在不同實習單位的感受,讓不同實習單位的企業文化在學生中相互影響,從而得以在學校延續并發揚光大,以鼓勵學生在回校之后對專業的繼續提高和深化,讓專業實習影響著學生的專業成長。
實習是學生學習的必要環節,這個環節是否有收獲,對于學生走出校門特別重要。如今,企業的用人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帶學生實習這個環節就更顯重要。如果我們能夠抓好實習的關鍵環節,調整學生的實習心態,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適宜的人才。
(責任編輯:湖南物業網陳) |